手机客户端下载
军事门户网站 | 首页  > 专题  > 学生军训面面观

作为学生参与国防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军训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提高学生精神毅力,培育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作风。按照规定,大、中、小学生都应接受相应军训。应当承认,军训在增强学生国防军事素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地方在组织学生军训方面的准备工作不足,军训教官的素养参差不齐,教育部门与武装部门在军训工作协调、衔接方面没有做到有效沟通,从而减损了军训的成色。

学生军训起源:民国时期效仿德国和日本

1912年1月19日,教育部颁发了个改造封建教育法令--《普通教育暂行法》的第八条规定:“高等小学以上体操应注重兵式。”同年公布的《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对初等小学,高等小学、中学及师范学校体操课程的年限、教学时数及教学内容均作了详细规定。同年9月,民国政府正式将军国民教育列入教育宗旨,从教育和训练两方面付诸实施。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也认识到学校军训的重要,主张以“六艺”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蒋介石强调教育应文武合一,不仅要使受教育的人懂得文事,并且要使他懂得武艺。”卸除武装的教育,教育出来的学生无论学问怎么高深,只是一种装饰品,甚至是一种浪费。

1944年8月,专科以上军训在全国停止实施,学生军训只限于高级中学及其同等中校,1946年7月,因加紧复员,亦未积极推行军训。1947年7月国防部规定,大学毕业生受训半年,作为中尉预备军官任用,高中毕业生受训一年,作为预备军士任用。1947年后,国民政府已自顾不暇,学校军训不了了之。[详细]

学生军训存在一些问题,但积极意义仍值得肯定

学生军训与教官爆发严重冲突,并不算一个很突出的现象。此前两年,关于学生军训,占据人们脑海印象的,更多的是这样的消息——“北京大学2011级学生两周军训期间,近3500名学生累计看病超过6000人次”、“新生站军姿半小时便喊腿疼 10分钟即感觉要瘫倒”。越来越“娇贵”、“豆芽菜”,这是人们对如今的高中生、大学生的固有印象。

而当这样的新闻出来的时候,多数人还是相信军训这一手段是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毕竟,人们的切身体验就是,军训需要吃苦,吃苦能磨练意志,锻炼体魄。《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到军训的目标包括“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吃苦耐劳和艰苦朴素的作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那么,通常为期一周至一个月的军训在磨练意志方面作用到底有多大?对此,目前还看不到很可靠的定量研究。但对这一问题,人们通常的主观感受足够说明问题了:虽然存在分歧,但至少有相当多的人认为艰苦的军训在很大程度上磨练了自己,并在接下来的高中或大学生活中有所体现。

不妨看看一个曾在南京高中留学的美国人在多年后对在参加军训的回忆——“我刚到部队时感觉非常无奈,对我将来在一年的留学生活几乎不抱任何希望。但在同学和老师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逐渐地习惯并喜欢上了军训艰苦的生活。”“我一个人躺在床上想,如果能在艰苦的军训生活中生存下去,未来的南京生活会变得非常轻松和好玩。”“我一周前特别孤独地站在车上,感觉像独自一个人跳到一个无底洞里。而往南京返的时候,我周围的同学都已经变成了我的好朋友,而我获得了一种新的自信。”

军训为什么要“站军姿、踢正步、打军体拳”?高校、高中、高职学生要参加基本军事训练,这是兵役法的规定。在义务服兵役的国家,用数周的军事训练替代一到两年的正式士兵生涯(如韩国、台湾等地区),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待遇。但的学校军训往往有一点经常被诟病,练习的内容总是“站军姿、踢正步、打军体拳”,这被称为军训“老三样”,二十多年来一直占据全国各地军训练习项目的主流。不少论者认为,这是在培养学生的“服从精神”和形式主义,而这与大学精神相违背。

如专栏作家叶克飞就认为,“在如今的大学里,你很难看到独立与自由的存在,甚至可以说,军训就是打断学生脊梁的课,让学生把独立和自由抛弃,变得唯唯诺诺,甚至沦为机器,以便管理”;“站军姿、走正步,无非为了在军训结束时来一场汇演,让校领导享受一下坐在主席台进行检阅的感觉。”

不错,“站军姿”练的就是服从,“踢正步”要的就是形式,这确实与大学精神格格不入。但问题在于,军训的目的本来就不仅仅是“培养大学生”。《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大学生军训的落脚点是“为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既然是为当兵作准备,那当然是按当兵的要求来,而不管是世界上什么地方,当兵的首要要求就是“服从”和“纪律”,为此站军姿和队列训练都是不可或缺的。其目的就是消解受训者的个性,让所有人变为一个个“令行禁止”、“规格统一”的“零件”。

军事训练上的这种要求,会不会损害大学生“独立自由”的精神?会不会“打断学生的脊梁”?恐怕两者不能混为一谈,而且关键是,当前的军训只有短短数周,即便教官想达到这个效果恐怕也无能为力。当前大学生“独立自由”精神的缺失,也很少有人会归咎到军训头上。而且,军训所要求的“服从”和“纪律”,对于很多人来说,不一定是负面价值,往往也有很大的正面意义。

当然,目前的军训制度过于枯燥,“老三样”占据了过大的比例,这是另一个问题,也是目前军训制度需要有所改变的地方。[详细]

军训只有贴近时代发展和学生特质才能发挥作用

龙山县皇仓中学军训教官与师生间发生“肢体冲突”造成42人受伤,除一名教官和一名老师之外,其他40人是学生,将近30人需要在医院接受治疗,说明这次“肢体冲突”不是简简单单的肢体冲突,征诸网络流传的照片,一些学生显然受伤不轻。

从军训学生身体不堪承受而猝死的悲剧,到教官对学生的“肢体冲突”背后的迷雾,近年来学校军训中暴露的重重乱象,警示相关方面不能把军训工作当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不能当成若有若无,更不能掉以轻心。

军训暴露出的乱象亟待整顿。不论是学生猝死的悲剧,还是“肢体冲突”导致受伤入院,都是学校军训乱象重重累积的结果。从具体参与军训的双方来讲,教官与学生应该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军训,需要互相适应。而针对某些学生的身体特质,更需提前制定紧急突发事件预案以防万一。更重要的是,作为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官,不仅需要具备较好的军事素养,更须具备上乘的人文素养,学会包容、沟通,因为他们面对的毕竟不是真正的士兵。[详细]

相关阅读

往期回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