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6月以来,包括4名省委常委在内的8名省部级干部(包括在山西履职多年的申维辰)先后被查。这让山西成了十八大以来落马“大老虎”最多的省份。而据《新民周刊》统计,山西落马的厅级干部数量也排在全国前三。而在诸多官员落马之前,更多的煤矿业老板纷纷被带走调查。为什么是山西?答案简单而又复杂。曾经是盐业,现在是煤炭,从历史到当下,山西的政商关系一直以扭曲的姿态发展。
2005年,时任山西省委副书记于幼军的一句话似乎可以作为答案:“山西的老顽症,二十多年就这样,整治非常之难。”他说:“阻力不仅是几千个非法矿主,而是背后的干部,每个非法的矿没有十个八个基层党政干部和执法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作保护伞,它是干不下去的”。那时候,山西合法煤矿4200个,而非法煤矿比这一数字还要多。
历任山西省长都曾对山西吏治表达过自己的不满。山西省原省长于幼军曾指出山西地方官员的诚信缺乏、大局淡化、服务冷漠、效率低下,而他的继任者孟学农则直言山西官员缺乏市场意识和锐气。后来的省长王君,更曾被全省安全生产会议上频繁的迟到早退激怒:“如果把部队带到这个程度,那工作还怎么搞?什么都搞不成!“
那一次,负责点名并发现7名安全官员缺席的,是现任山西省长李小鹏。
他曾用了8个字描述山西主政的压力,“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在山西省委声明拥护中央反腐决定的这一天,他未打招呼直接赶到煤矿突击检查安全生产情况。[详细]
在官场地震中涉案的山西商人,不乏白手起家而登上胡润百富榜的晋商“典范”: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玉珠,出身农场技术员;山西前首富张新明,生于贫寒农村家庭;山西大土河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贾廷亮,本是赶驴车的农民;山西联盛能源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邢利斌,由承包小煤矿起家声名鹊起……他们的成功依靠机遇,更依靠着山西特有的政商关系。
在明清两代,“政商勾兑”就曾让晋商走向巅峰。明代的盐业专卖改革(开中制),使得商人可以将粮食运到边疆,以换取销售盐的凭证——盐引。在盐业垄断的环境下,这意味着巨额的财富,相当于后来的采矿特权。
当然,明朝为了防止官员腐败,同样禁止达官贵人参与贩盐。但晋商和徽商却依靠与官府的勾结,获得了盐业的垄断。
晋商代富商大多拥有官场背景。那时候,山西商人住宅屋顶上都可以看到两个兽头。据山西民间的说法,张嘴的龙代表官,闭嘴的龙代表商。
明代河东巡盐御史郜永春曾状告张王两家垄断盐业暴富的罪行,要求“治罪崇古,而罢四维”。但张王两家势力如此之大,最后不了了之。直到末废除盐商垄断特权后,晋商和徽商先后走向了衰落。
山西官场历来视晋商为“可啖之物”。乾隆初年的河东盐政白起图,曾在任期间“或贿买引窝,或吓诈银两,或滥差扰累,,纵役需索,以致强荐长随,收受礼物”。
经济学家梁小民曾如此评价晋商的成败:“封建社会,皇权高于一切,只有勾结官府才能经商成功,这是一条规律。综观整个历史,权力越集中,企业越离不开政府,越需要有政府的权力才有商业的成功。”
仿佛是历史的轮回:明清晋商从南部起家,正在因为运城的池盐——然而百年后,这里的煤矿又因为官商勾结形成了新的垄断。
早在2005年,山西佟明晶就曾拉当地公安分局副局长及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年等官员入股,参与小煤矿开发。而最出名的原运城市公安局长段波,曾被曝出持干股获利高达2亿元。
随着一起起涉腐案件的曝光,山西境内以煤炭为纽带建立起的复杂政商关系逐渐暴露。据媒体报道:此次落马的聂春玉、杜善学、张中生都是富豪邢利斌的“朋友圈”。而坊间更是有“中钢袁玉珠只是总经理,张中生才是董事长”的传言。
即使煤炭资源重组,有着官场资源的煤老板在山西依然如沐春风。2012年,富豪邢利斌7000万嫁女让山西形象受损。甚至省委书记袁纯清都对此大为恼火,为了试图消除外界对山西的负面印象,他在“新晋商、新形象、新境界”民企座谈会上表示:“随着时代发展,山西煤老板将淡出历史舞台。”
煤业之外,山西的房地产同样依靠于山西特殊的郑商关系:早先落马的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申维辰,曾被曝与房地产商相关密切。其中地产商胡树嵬与申维辰是大学同学,申在太原任职后,胡就从一个门外汉迅速成为太原的“拿地王”。
几百年来,晋商与晋官仍未走出黑金的轮回。[详细]
养商与买官,在脱离自由市场经济的官场与商场里,官能养商,商也能养官。
山西吏治之乱,在频发的“买官卖官”事件中同样可见端倪:聂春玉主政时期,吕梁政商互动频繁——老板资助官员买官,官员帮助老板平事。他们形成了隐秘的关系网,控制资源垄断,影响干部升迁。
在已有的报道中,“买官卖官”现象在山西极为常见:山西省委原副书记侯伍杰卖官受贿88万换来11年徒刑;山西翼城县委“卖官书记”武保安8个月获利500万元;山西省临汾市公安局原局长邵建伟,在干部调整及为犯罪嫌疑人办理取保候审过程中,受贿财物折合人民币达162万元;太原市公安局局长李亚力父子被指一年内卖官上百人,一个派出所所长职位“优惠价”达百万……
由于官场与煤产业的多年顽疾,山西甚至形成了官场、商界、媒体间特殊的生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