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乌克兰低迷不振的经济相比,乌克兰与的军工合作一直进行得有声有色。十多年来,一直在乌克兰军火出口榜单上名列前茅。虽然同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乌克兰与俄罗斯在对华军贸中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和特点,这也使得乌克兰的局势变化,对引进军事技术有更大的变数......
与乌克兰低迷不振的经济相比,乌克兰与的军工合作一直进行得有声有色。十多年来,一直在乌克兰军火出口榜单上名列前茅。虽然同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乌克兰与俄罗斯在对华军贸中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和特点,这也使得乌克兰的局势变化,对引进军事技术有更大的变数。乌克兰军事工业非常发达。
为了招揽军工人才,政府为此启动了一项“双引工程”,专门引进独联体国家的人才和技术,国务院授权国家外国专家局于1991年正式设立国家“友谊奖”,用以表彰外国专家为所做的贡献,各省随后相继设立不同地方政府友谊奖。乌克兰籍专家奥坚科·沃洛德梅尔、科瓦连柯、阿诺·阿夫恰茹克相继获得国家级友谊奖;
200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内部报告称: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通过官民并举,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双引工程”,从俄罗斯以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大约引进上万名专家,2000多个技术项目。[详细]
和北约国家在与乌克兰的军事技术合作水平方面正在大步超过俄罗斯。同时,由于对手使用前兄弟共和国的技术,俄罗斯国防工业综合体有在国际军火市场上遭受重大损失的风险。在未来五年内,乌克兰国防工业综合体大部分企业将百分之百地转向出口。这一趋势首先是乌克兰长期军费不足造成的。
军费不足已经使乌克兰无法正常地推进军队现代化和装备更新计划。例如,乌克兰国防部装备研发与采购局局长安德列•阿尔久申科2月12日说:“军事订货只占用了国防工业综合体3-4%的(生产)能力。”尽管国防工业部门总体形势糟糕,但有数十家乌克兰大型国防工业企业不但保持了稳定的工作状态,而且还为未来的创新研发建立了可观的储备。
在象航空制造、装甲技术装备、军事造船、雷达和光电设备这些方向上,乌克兰产品保持着世界最好水平,并且在一些国家有着稳定的需求。同时,无论是俄罗斯国内还是国外军事专家都一致认为,未来十年国际军火市场还将稳定扩大。世界各地局部冲突不断增加是新的世界性战争逼近的征兆,这不仅迫使主要的世界大国增加军事开支,被卷入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几十个小国家也被裹挟进来。
在这种情况下,军火出口巨头之间争夺新的销售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而只有靠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才能进入这些市场。显然,在这方面乌克兰国防工业综合体是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近年来在乌克兰军火市场上的存在日益引人注目。
需要强调的是,这一趋势直接与俄罗斯与之间因俄军事技术遭仿冒而产生的一系列冲突联系在一起。以此种方式批量生产了第4和第4+代战斗机——J-10、J-11、J-15,它们是苏-27、苏-30和苏-33的改进型仿品。正在生产的HQ-9防空导弹系统是俄罗斯S-300系统的克隆版。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新闻发言人谢尔盖•瓦西里耶夫2010年6月4日在(围绕苏-33被克隆一事)描述这一情况时说道:“有发展自己工业的方针。他们只购买自己不能生产的东西。这使俄罗斯面临对和第三国出口进一步减少的危险。我们很快将出现一个未必会记得曾受恩于我们的的竞争对手。”
冲突的结果是俄罗斯领导人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技术流失的措施。相应地,决定进行——用军事术语说——翼侧机动,也就是绕过俄罗斯购买先进的科研成果。首先是从国防工业与俄罗斯同宗同祖的国家购买。
乌克兰与的军事技术合作水平在不断提高。今天北京正在购买的乌克兰先进军事技术规模已经超过俄罗斯。从中期来看,数字还将更加惊人。[详细]
军售策略与俄罗斯大不同来:虽然同属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和俄罗斯在军售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鲜明特点。作为苏联时期较大和较发达的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境内有许多苏联科研单位和军工企业,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又在“分家”中获得了包括战略轰炸机、洲际弹道导弹在内的各种武器。虽然根据《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核武器以及战略轰炸机已经被全部销毁,但是许多留存在乌克兰境内的常规武器依然得以保留。
“小俄罗斯”实力不可小觑:目前,乌克兰在航天、航空、航海、冶金、化工等领域居世界前列。虽然“南方机械制造厂”现已不再生产战略导弹,但该厂仍是世界上著名的运载火箭生产厂。俄罗斯等国使用的“宇宙”“飓风—2”“飓风—3”“天顶”等型号运载火箭都是该厂生产的,被外界称为军工界“小俄罗斯”。此外,乌克兰太空技术领域近几年发展很快。在国际航空市场上,安东诺夫航空科技综合体研制的运输机和客机仍占有一席之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