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是结合基层发展变化,联系群众切身感受,充分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生动展现基层群众的节日生活,推动新闻工作者进一步转变作风改进文风,沉下去“接地气”,加深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1月23日,乌蒙山白雪皑皑、寒气逼人。毕节高新区明月工艺美术有限公司车间里热火朝天,工人忙着打色、点胭脂,加班加点生产。 26岁的王向阳一手拿起“样办”,一手拿起工人生产的“大货”仔细检查。随时抽查工人生产的“大货”与“样办”是否一致,是王向阳这个代理小组长的职责。 “年初成为技术员,年尾成为代理小组长。”提到2023年的开心事,王向阳乐呵呵地说,2023年7月,他买了一辆小汽车,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王向阳是七星关区八寨镇人,之前在沿海务工,开压路机,月工资5000元左右,但租房、吃饭,以及往返路费,几年来没剩下几个钱。 [详细]
大棚里的圣女果、草莓长势喜人、清香扑鼻,不少游客穿梭其间,挑选着自己心仪的果实,体验采摘的乐趣。“我们的果子使用的是牛羊粪等农家肥,让大家放心吃。”康乐园主人杨康飞正忙着招呼游客。“康乐园不仅合理利用了荒坡地,还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了周边旅游发展。”官渡镇党委书记徐培涛告诉记者,两年前,杨康飞返乡创业打造了康乐园采摘基地,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如今,全镇逐步发展起小果园、小菜园、小养殖园、小水产园、小加工等‘五小经济’500余户,走出了一条助农增收的新路子。”[详细]
在这里画画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增加收入。”“咱农民也能放下锄头、“在这里画画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增加收入。”“咱农民也能放下锄头、拿起画笔啦!”……1月24日,走进睢县白庙乡土楼村文化大院,几位村民一边伏案作画,一边向记者诉说绘画带来的“好”。 作为传统豫东村落,土楼村曾经的样貌可谓“土”得名副其实。近年来,土楼村在乡里的支持下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建成了文化大院,通过开办农民工笔画室和书法公益课堂等,培训能写会画的村民学员50余人。改造不同特色的文化小院,改善村内环境,把土楼村打造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村。该村还采取“土楼文化+乡村旅游”模式,发展民宿,接待游客和艺术团体,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该村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详细]